红楼梦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谁?
《红楼梦》绝对不是讲的大清皇室子孙争夺宝玺(帝位)而相互残杀,贾宝玉也绝对不是传国玉玺的化身,无论如何猜想乃至臆想,《红楼梦》的作者都不可能落到康熙孙子爱新觉罗·弘暟的尊头之上。理由不必多说,只一条:《红楼梦》第五回以“生于末世运偏消”、“凡鸟偏从末世来”交代故事背景,这部书写的是末世,康熙的孙子弘暟生活在康雍乾时代,根本就不是“末世”。以“弘暟”踢馆,恐怕就是一个天真的笑话了。
弘暟绝对不是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《红楼梦》成书之时,这位皇子还不知在哪家腿肚子里转筋呢。弘暟读没读过《红楼梦》都两说,就别臆想他去写《红楼梦》了。
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疑问,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谁是真的作者。现在所“定”的施耐庵、罗贯中、吴承恩、曹雪芹等,不过是一个文学符号,他们究竟姓甚名谁,何方人氏,有无其人都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。因而,我不敢下这样的结论:《红楼梦》的作者就是某某某。但是,若是从文本故事中去理解,还是可以得出比“弘暟”靠谱得多的方向性观点。
作者或是“空空道人”?《红楼梦》的版本问题,是打开这座迷窟(千红一窟)的第一把钥匙。现存的《红楼梦》版本十分繁复,但基本上以甲戌本、庚辰本为主流版本,据说,甲戌本是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”本,庚辰本则是“四阅评过”之本。其实,这一说恐怕也是经不起推敲的。
甲戌本现存十六回,是一个残本,据很多学者考证,这个本子其实并不存在。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,认为这是一个伪本,存在于十六回本中的许多托名“脂砚斋”的批注大多不靠谱。如此,主流版本就只剩下庚辰本了。我认为,庚辰本才是最早的版本,所谓“脂砚斋凡四阅评过”只是后来者另起一页,强塞进原著的伪批。为什么呢?
第一,影印本中,塞进去的这一页虽然极尽所能模仿原著小楷,倒有八分像。但仔细一看,其用笔习惯几乎完全不同。
第二,这则伪批之前,罗列了十个回目,其中第三回是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,林黛玉抛父经京都”。而原著第三回的回目却是这样的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,林代玉抛父进都京”。作者试图“勘误”原著,为伪造甲戌重评本张目。遗憾的是,庚辰本正文中,所有地方都是写的“林代玉”,作者总不会糊涂到这样一个重要人物,犯下回目与正文姓名不一致的错误吧。由“林代玉”而“林黛玉”,应当是一个版本演进过程,后来以庚辰本过录的己卯本,第三回的回目与庚辰本一致。
庚辰本早于“甲戌本”,还有非常多的文本证据,此处只能简要说这些。简要讨论版本问题,是要否定“甲戌本”在第一回书中有关作者的批注。庚辰本中,前十一回是没有任何批注的,包括疑似作者本人所作的双行夹批。而在“甲戌本”中,第一回却出现了大量的“脂批”。其中涉及作者的这段批注是这样的:
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,由色生情,传情入色,自色悟空,遂易名为情僧,改《石头记》为《情僧录》。至吴玉峰题曰《红楼梦》。东鲁孔梅溪则题曰《风月宝鉴》[甲戌眉批:雪芹旧有《风月宝鉴》之书,乃其弟棠村序也。今棠村已逝,余睹新怀旧,故仍因之]。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纂成目录,分出章回,则题曰《金陵十二钗》。空空道人把青埂峰下大石头上的故事抄录下来,改名为《情僧录》。似乎,空空道人,也就是情僧只是一个过录者,作者还另有其人。后来,又有吴玉峰把《情僧录》改为《红楼梦》,也就是现在的书名。再后来,就是东鲁孔梅溪把这部书叫做《风月宝鉴》。因为曹雪芹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,又把书名改为《金陵十二钗》。
实际上,庚辰本中,依然存在没有“分出章回”的故事,比如第十七回“大观园试才题对额,荣国府归省庆元宵”,后来就分为两回,分别拟定了回目。第十九、第八十回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写回目。以后的本子,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了。
现在,无论是空空道人还是情僧,无论是吴玉峰还是孔梅溪,几乎全部被否决了著作权,以及批阅权,《红楼梦》的版权全部都归“曹雪芹”了,所有的批注都被误称为“脂批”。那么,这就有个天大的疑问了,既然前面几位都是“空空”,为何“曹雪芹”便实有其人呢?难道空空道人、吴玉峰、孔梅溪就不能是作者吗?
如果以这回书的文本故事来解读,反倒是“空空道人”的嫌疑最大,要说作者是谁,恐怕得从这个先道后佛的角色身上深究一番。后面所列举的几位,大概参与了“编次”以及批注工作,但是,他们与施耐庵、罗贯中、吴承恩一样,都是符号,或者说都是笔名。
以曹雪芹说的逻辑推断,《红楼梦》是禁书,脂砚斋与曹雪芹又是那样的关系,难道脂砚斋保护别人而出卖了“曹雪芹”?
所以,脂砚斋也怀疑自己的批注,说了这样一番话:“若云雪芹披阅增删,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?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。”从这段批注来看,曹雪芹肯定不是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作者十分狡猾,伪托了一个“曹雪芹”,把自己深藏了起来。
其实,作者并不是害怕清朝的文字狱,更担心的是自己的身世,以及他的“朱楼”家族。几十年之后的脂砚斋哪里知道这些?以脂砚斋在“甲戌本”中的批注来看,这个本子也是要晚于庚辰本的。
我觉得,“空空道人”高度疑似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只是要探索这个符号背后隐藏的真人,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。
试探“空空道人”第一回书开头的玄幻故事,其实就是“甄宝玉送玉”。青埂峰下的顽石遇到一僧一道,听了他们的神仙之论,便恳求那僧带他入世,经历红尘之劫。那僧便把这块顽石化成通灵宝玉,携入凡尘之中。这便是第一次“送玉”。
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,空空道人访道求仙途径青埂峰,遇见了红尘渡劫回归的顽石,便抄录了石头上的文字。然后,空空道人又化作那僧,把《石头记》,也就是《情僧录》带到了凡尘之中,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《红楼梦》。这就是第二次“送玉”。
又不知过了多久,“当日地陷东南,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,有城曰阊门者,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”。脂砚斋在这段话中夹批“是金陵”,这哪里是金陵呢?分明说的是警幻仙境的大门之外,“阊门”就是天门。所以,甄士隐拿着“通灵宝玉”,随着一僧一道来到警幻仙境。到了石牌坊前,那僧一把夺过通灵宝玉,与道人去交割,甄士隐只在“阊门”之外忽然梦醒。
这段情节,就是甄宝玉第三次送玉。荣国府的贾宝玉落草之时,口衔化作雀卵大小的通灵宝玉,这是第四次送玉,甄宝玉把通灵宝玉送到了荣国府,交给贾宝玉侍奉。原本,贾宝玉就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,神瑛就是五彩宝玉,贾宝玉只是“宝玉”的侍者,怎么可能是玉玺的化身呢?一定要说《红楼梦》中有皇帝宝玺,那也只能是这块“通灵宝玉”。
通灵宝玉所载就是《石头记》,都是一僧一道把玩而来。这一僧一道后来归并于一人,就是空空道人。所以,空空道人既是道人,又是情僧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送玉的是那僧,道人仿佛只是跟随那僧的送玉的随从。而那僧,就是后来的癞头和尚,道人则是跛足道人。这一僧一道不仅管着甄家,也管着贾家以及薛家、林家,甄假“宝玉”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。其实,一僧一道隐喻的是明朝“二祖”,也就是太祖和成祖。
《明实录》中记载,太祖是因为黄冠道人赐给的冷香丸而降世,小时很有佛缘,长大后又入皇觉寺为僧,太祖其实兼具了佛道双重身份。成祖则以真武大帝转世自喻,做了皇帝便在武当山大建真武道场。成祖原本的庙号是太宗,是嘉靖为把自己的父亲弄进太庙而为大明树立了二祖。贾敬,就是嘉靖的谐音。简而言之,宁国府之一的寓意,就是成祖这一脉。
荣国府的荣禧堂中,隐藏着“荣穆王”。荣穆王是第十二代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,朱履祜是明太祖大哥朱兴隆(朱重四)的后代。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建诸子,朱兴隆(兴隆街的大爷)因冷香丸之“香缘”而成为靖江王一世祖。这就等于朱元璋把“玉”送给了这一家,朱兴隆的后代享受了皇子待遇。
贾宝玉侍奉神瑛的赤瑕宫,离“西方灵河岸上”不远,所以才能浇灌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。“西方灵河岸上”,指的就是在漓江岸上的桂林靖江王城,漓江发源于灵渠,也就是灵河。三生石,有多重寓意,其中之一就是靖江王是在第三世祖朱守谦这代才正式之藩,一世祖早已亡故。二世祖朱文正因忤逆而被四叔失手打死——贾政,即“假文正之名”,贾珠就是他打死的。
那僧癞头,道士跛脚,这就到了南明时代。大明不明,江山半倾,岂不就是“癞头”、“跛足”了吗?南明时代,就是末世之交。“清明涕送江边望”,指的就是“明清之交”,其中隐含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于顺治十六年(1659年)清明节期间,乘坐缅甸大船,到异国他乡避难的历史。
“空空道人”经历了这样一段悲惨的历史,作为一僧一道的后人,便从“冷香丸”说起(冷子兴演说荣国府),一直说到康熙元年(1662年)的南明灭亡,朱楼为水所淫。
讲清楚了《红楼梦》大致背景,“空空道人”几乎就要露出真容了。如果说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是康熙的孙子弘暟,那么,一僧一道又是谁,“甄宝玉送玉”又如何解读?“冷香丸”又是什么意思?“兴隆街的大爷”又说的是谁?……随便一个疑问,“弘暟”就化作泡影了。
“昨夜朱楼梦,今宵水国吟”,朱楼即红楼,朱家之楼。水国,即清朝,第十四回书中,庚辰眉批非常清楚第批注道:“清,属水,子也”,水国就是清朝。薛宝琴八岁随父到真真国,得十五岁女儿诗,讲的是康熙元年(1662年)吴三桂奉顺治诏令,从缅甸带回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。当年四月二十五日,吴三桂以弓弦将永历皇帝勒杀于篦子坡。从此,历史终于完成明清之交,也就是书中所说的“清明”。
贾元春的册页画,画的就是这段历史。而吴三桂则是“两地孤木”,此人属鼠,也是“清,属水,子也”。这一年,康熙八岁,真真国女子就是“女真国”。《红楼梦》故事到此为止,此时,爷爷才八岁,“弘暟”在哪里?
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清虚观的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,曾经送给贾宝玉一只金麒麟。贾宝玉并不在乎这只麒麟,不久就把它遗失了。巧的是,史湘云也有一只这样的金麒麟,她的丫鬟翠缕偏又拾到了贾宝玉失落的那只,还把它还给了宝玉。
翠缕捡到金麒麟之前,懵里懵懂地跟湘云讨教了一番天地阴阳之理,虽然史湘云讲得明白,翠缕却听得糊涂,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史湘云是阳,她自己是阴。史湘云也不知道她自己那只金麒麟是阴是阳,看到一只又大又有文彩的金麒麟,翠缕倒是说了一句明白话:“可分出阴阳来了”。
这个桥段所讨论的阴阳,就是一个“明”字。金麒麟,典出沈度《瑞应麒麟颂》,说的是永乐十二年(1414年)时,西洋榜葛剌国以长颈鹿冒充麒麟,进献永乐皇帝。在这篇麒麟颂中,有这样的句子:“圣人有至仁之德,通乎幽明则麒麟出。斯皆皇帝陛下与天同德。恩泽广被,草木昆虫,飞潜动植之物,皆得生遂”。“文采烨煜,玄云紫雾,趾不践物,游必择土”。
对看《红楼梦》“因麒麟伏白首双星”这回书中,史湘云的阴阳论,其寓意几乎就点化自《瑞应麒麟颂》。湘云、翠缕拾到的金麒麟“文彩辉煌”,文即太宗文皇帝。自永乐朝起,大明皇统就从太子系转弯到太宗系。
因为金麒麟的出现,加上《乐中悲》曲所唱的“厮配得才貌仙郎,博得个地久天长”,这就杜撰出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。这个故事说,贾宝玉把金麒麟送给了卫若兰,成就了史湘云厮配了才貌仙郎。因为参与夺嫡,卫若兰死难,不知咋地,金麒麟又回到贾宝玉手中。最终,贾宝玉、史湘云遇合到白头。甚至说,史湘云就是贾宝玉的妻子,高度疑似批书人脂砚斋。
这种读法,恕我不敢苟同。假如一定要看《乐中悲》曲,为什么不看完就下结论了呢?在这支曲子的最后,交代了史湘云的结局:“终久是云散高唐,水涸湘江”。以这句曲词判断,史湘云的结局是出家湘山寺。所以,翠缕与湘云讨论阴阳之道,是从“荷花”开始的。荷花就是佛门的一个象征,隐伏了湘云的结局。
为什么说史湘云的结局是出家湘山寺,湘山寺又在哪里呢?这就要从宁国府的近支荣国府说起了。上文已经讲到,荣国府其实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城,荣禧堂中隐藏了“荣穆王”。荣穆王之子,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在崇祯死后的第二年篡夺皇统,以洪武278年为年号,在靖江王城称帝(监国)。
隆武帝朱聿键派兵攻陷王城,在福建连江绝密缢杀了朱亨嘉,对外宣称其得暴病身亡。庚辰本中,林黛玉是“林代玉”,即以桂林取代朱元璋大统之意(璋即半圭,玉器)。林黛玉的结局是“玉带林中挂”,这句判词加上林黛玉的姓氏,就隐藏了“桂林”。书中又暗示林黛玉死于药石,那就是朱亨嘉被宣称得暴病死的暗写。
朱亨嘉被活捉时,一个太监从王府中把三岁的世子朱若极抱出,隐藏在城中的“雪洞”之中。“雪洞”就是刘姥姥所见之宝钗住处,这个洞也叫刘蟾洞,刘姥姥救巧姐,即太监救朱若极。林黛玉三岁遇癞头和尚,其实也是这样的隐喻。
这个太监之后将朱若极带到桂林不远的全州湘山寺出家,这就是书中的“湘江”、“潇湘”。史湘云之名以及判词曲,都是这里的湘江。湘江、漓江同源,林黛玉的另一个结局,就是与史湘云一样,出家湘山寺,她们共同隐喻了朱若极。
书中还有一个人物隐喻了朱若极,那就是大观园中一心一意要出家的画家惜春。朱若极就是后来的请初四僧之一,大画家石涛。石涛来自靖江王城,王城之中有一座石头峰,叫做独秀峰,应当就是“青埂峰”的来历,石涛高度疑似书中的“石兄”。
以永乐皇帝而言,宁国府又象征宁王朱权家。宁王是明代大戏剧家、道学家、茶道家,正符合宁国府的情况。这一支到明末清初时,也出了一个大画家,那就是朱统托,也就是八大山人。
八大山人是先做道士,后来又入佛门,明亡之后,与石涛同居清初四僧之列,同样是大画家。而且,这两人多有交集。“因麒麟伏白首双星”,说的是这两个和尚——和尚光头,就是“白首”。他们才是真正有“麒麟”之缘的一对亡明王子。
庚辰本中,有“命芹溪”如何如何的批语,仿佛如长辈说话,这哪里是史湘云和贾宝玉?分明就是长者对晚辈的称谓。以朱家字辈对应比较,朱耷比石涛大四辈,年龄大约长十几岁,是可以以长辈的语气说话的。如果是八大山人称石涛为“石兄”,似乎也是一种不分长幼的调侃吧。
那么,朱耷、石涛是不是《红楼梦》的作者呢?这是一个可以推敲,以及可以探讨的悬疑。虽然目前我还不能、也不敢下结论,但肯定比所谓的“爱新觉罗·弘暟”要靠谱得多。除了以上所说的文本依据外,还有一条十分过硬的铁证,证明《红楼梦》主写的是南明历史。“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,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”,这一年就是靖江王灭亡哪一年的芒种节。同时,也是一个让朱楼之人铭刻于心的南明灭亡的日子。
“爱新觉罗·弘暟”再有皇帝瘾,总不至于“悼明之亡”吧。
这个题目太大,关于石涛、八大山人,书中也还有很多可供探索的线索,此处只能简要讲这些,以供红学爱好者参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