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哪些推荐的书籍?
我来推荐我最近反复看且收获很大的五本书,在推荐之前,我先来简单说说我看书的一些方法!
我觉得学习得向四位老师学习:
1、理论的创造者:多看原著。
2、理论的传播:原著很多知识点不一定能理解,这时需要一些能把理论讲解得容易理解的知识传播者,可以买这类书结合来看。
3、理论的实践者:有不少理论者做企业失败的,我们也要看看那些企业家写的书看。
4、理论批判者:也要看看我们学习这些理论的反对者怎么说。
“人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。”所以可看可不看的书就不要浪费时间去看了,接下来我就讲讲最近读的对我醍醐灌顶的五本书!
1、《毛泽东选集》《毛泽东选集》是众多企业家非常追捧的一本书,如哇哈哈的宗庆后、脑白金的史玉柱、华为的任正非等等,他们都能从众获取力量或方法论。像《论持久战》、《实践论》、《矛盾论》文章讲得非常精彩。
其中《矛盾论》对我影响最大!
可以说这个理论是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条理论,解决了困惑我大半年的一个问题。具体说说我了解到这个理论的背景:
我曾经写过一期风流人物王阳明,他的“心学”理论是从“龙场悟道”开始,人生从此步步高升。当时我从《矛盾论》中了解到矛盾法则,也解决我很多疑惑,我称之为“阁楼顿悟”!
当时是在暑假的时候,住在天津居民小区的阁楼(因为价格便宜点)。当时找到了一个收稿的公众号,联系上小编说自己暑假能长期提供稿子,你们就不要收其他的稿子了,咱们长期合作。打了情感牌、能力牌、“贿赂”牌、公益牌,统统被拒绝。(现在的阅读量由原来的两千多(好的达到三千多)到两三百,这个公众号基本没戏了)
当时他们的定位混乱,文章质量不咋地,做活动除了会搞点抽奖没其他特色了。但无论怎么说他总怕被老板骂,叫他推荐老板给我沟通也没有,一顿不顺后于是买了一套《毛泽东选集》看。
《毛泽东选集》一到,干旱的天津连续下了三天大暴雨,闭门不出在阁楼开始看这书。恰恰快看到《实践论》(下一篇就是《矛盾论》)就回家,当从家回来,白天去达沃斯做志愿者,晚上待在阁楼看的。我记得一个晚上把《实践论》、《矛盾论》一下子看完,那晚突然让我顿悟,解决了上半年一直在研究品牌的一个关键知识点的困惑,后来不断联系去想,解决的疑惑越多。
好了,不渲染背景氛围,我来讲讲这个理论吧!
矛盾法则即对立又统一法则,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,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。毛主席就是一位运用矛盾法则的高手,在《毛泽东选集》中的很多文章,都是运用矛盾法则去分析事物的本质。
●唯物辩证法讲: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,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!
所以我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,其他的同学都是从市场、环境去分析,只有我们组能先从人的角度,从老板本身的角度去分析,从创业者的能力、思维、欲望等情况去分析。老板做了15年的托管现在转型做教育,但做了接近一年才招了几个学生,为什么?
因为老板用作了15年托管的那套旧思维来做教育这种新的模式,所以没有解决“旧思维vs新模式”这对主要矛盾。
●毛主席说过,中国共产党的矛盾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,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也是如此。
于是我自己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这个学期的焦虑的根本原因是:旧的价值观将要解体与新的价值观等待重构之间的矛盾。于是我就开始通过看风流人物,进行价值观的自我塑造。
●时时有矛盾,处处有矛盾,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。人是一个社会动物,具有社会属性,也具有动物属性。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产生的矛盾促使人不断地发展。
人具有动物属性,决定了人的自私、贪婪、懒惰、好色、贪吃、愤怒等等,具有“魔鬼”的一面(如“七宗罪”),这是人类发展的原始动力。
人具有社会属性,决定了人的分享、利他、同理心、真诚、自律等等,具有“天使”的一面,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。
人就是在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不断矛盾中,比如动物属性贪吃,但社会属性爱美,希望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欢。贪吃就会容易胖,所以要减肥。所以“贪吃vs爱美”是对矛盾,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时是贪吃,有时是爱美,所以产生暴饮暴食、健身等行为。但健身又涉及到“懒惰vs自律”这对矛盾,而健身的app、健身房等就是靠这对矛盾挣了你们的钱。
●比再如,公众号每隔一段时间火的文章,就是人性在矛盾斗争的结果。举个例子
《我们总要一个人沉默着努力》
《和优秀的人在一起,就真的越来越优秀》
《一个人为什么要兴趣广泛?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》
《你不是时间不够,而是不够专注》
一段时间各个情感鸡汤公众号写了很多励志文章,举了很多人如何通过努力熬下来而成功。过一段时间肯定会来一波讲“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”的相关文章。
可以说,在“阁楼顿悟”后,我在构建品牌的知识体系、在风流人物分析、在自我焦虑审视、在毕业设计等等,都用上了这个理论。
2、《中庸》这是中国本土广告华杉老师写的,因为他是商业上“超级符号”的提出者、也是企业实践者,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,我还是比较喜欢他写的书。
“中庸”不是大家望文生义那样,把“中”理解成中间、折中;把“庸”理解成平庸。中庸也不是墙头草,而是指不偏不倚,恰到好处。比如黄金分割比例的物体往往更具有美感,但他们比值不是折中的0.5:1,而是恰到好处的0.618:1。(这是按自己的理解,不一定正确,但他能为我解决实际问题,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即可。)
比如: 杜月笙做事往往做到了“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”(杜月笙的名言),把两者的事情处理到一个很好的位置,让双方都满意;张居正在徐阶与严嵩斗争的时候,徐阶与高拱斗争的时候都能找到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位置。
我们知道很多事情达到一定的量才会产生质变,很多人注意到如何抓住机遇促成质变,但有很多事情不需要发生质变,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系统即可,而这个平衡点的最佳位置就是“中庸”。
比如:一个企业发一张传单基本没用,只有传单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产生连锁反应。但达到连锁反应的宣传数量就应该唯其稳定,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消费者的讨厌憎恶;
一个草地养多了羊,可能就会形成土地荒漠化。由草地到荒漠就是产生了质变,这个质变我们不需要的。
也就是说,我们要注意让量变达到质变(进步的),也要防止量变达到质变(落后的),量变与质变这两点的最佳位置就是中庸之道。
其实很多人都没有中庸之道的思维!
1、选人才不要选最好的,而是选最合适的。
2、有些电子产品人们不断提升性能,但提升到消费者没有感知到提升的变化,那也是没有的,而应该提升到一个合适的点,这个合适的点就是中庸。
3、比如以我现在的能力进到哈弗读书不一定能发展最好,上课听不懂,把大学的主要时间都用在学习外语而已,其他可能也没有太大收获,可能还毕不了业。但在其他的地方可能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,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,然后利用该环境的优势,避开该环境的劣势,不要整天抱怨,用中庸思维做事。
3、《品类战略》人人都说,我们由产品时代进入品牌时代,消费者十分注重品牌形象。所以很多企业应该建立品牌的知名度、美誉度、忠诚度,如奥美广告公司提出“品牌管家”理念。但这看得还不够本质,为什么?
比如消费者购买一瓶可口可乐是怎样的过程呢?
当我们确认购买一瓶饮料时,通常先考虑购买可乐还是纯净水、绿茶、果汁,一旦确定购买可乐,很有可能就会选择可口可乐。
我们是用品类来思考,用品牌来表达!
按照传统的品牌理论很难解释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,比如:
柯达“精彩一刻”的品牌形象曾经被无数企业,品牌专家奉为经典。在过去几年里,柯达在不停地邀请各种广告公司和咨询公司来“改变柯达老化的品牌形象”。可事实上,这些工作没有多少实际意义,柯达品牌持续衰落下去。作为曾经强有力的品牌,柯达具有高度的知名度和经典形象,但是为什么柯达品牌陷入今天的困境?诺基亚的问题出现在哪里?是品牌形象吗?诺基亚拥有大量的代理商和咨询公司为其管理品牌形象,一直保持品牌的与时俱进,无论从知名度、美誉度还是忠诚度来看,诺基亚毫无问题。作为“国酒”的茅台,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酿酒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,在它的消费者群体中享有极高的品牌忠诚度,但是为什么茅台啤酒和茅台葡萄酒今日的处境如此尴尬?如果品牌决定着人们的购买行为,消费者真的爱品牌的话,为什么消费者不继续忠诚于柯达的数码相机、诺基亚的智能手机、茅台啤酒与茅台葡萄酒?
柯达后面也满足消费者需求,也顺应社会发展生产数码相机,但为什么如此大的品牌还是衰落下去?那是因为柯达代表的是胶卷这个品类,而不是代表数码相机这个品类,要在一个品类内,知名度、美誉度、忠诚度才能发挥他的作用。消费者对茅台的忠诚是:茅台=白酒酱香味的领导者!人们不是对茅台这个品牌的忠诚,而是对茅台代表酱香味的白酒品类忠诚。茅台啤酒、茅台葡萄酒不是酱香味的白酒,所以茅台这个品牌起的作用不大。品牌是表面的忠诚,品类才是本质的忠诚,当然前提是满足消费者某需求。就像人与人之间表面很好,但面对核心利益时可能会翻脸。诺基亚方面问题同样的道理!脑白金美誉度很低,但销量还是很好为什么?因为首先是品类的成功,把脑白金归类到礼品的品类中去,而不是单纯的保健品品类去。所以我们无论创办企业,做公众号,或者发展个人能力,都应该有“品类战略”思维去考虑问题,创建新品牌,占据某一类品类的第一,占据消费者心智。
4、《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》这是本土广告大师华杉与华楠合作写的(上面那本《大学中庸》也是他写的),结合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案例进行解说。像杀毒软件360、厨邦酱油、西贝莜面村、郭敬明代言的珍视明、“小葵妈妈开课了”等等广告都是他策划的。他的风格很会制造反差,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。
其中,“超级符号”这个思想对我影响最大!
这个概念理论主要在营销方面运用,那什么是超级符号呢?
超级符号主要是公共符号和文化符号,是人们本来就记得、熟悉、喜欢的符号;是蕴藏在人类文化里的“原力”,是隐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集体潜意识。
广告和品牌传播在理论上可纳入“宣传”的范畴,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是这样定义的:宣传是一种借助符号(文字、手势、旗帜、音乐等等)以操纵他人信仰、态度或行为的系统活动。
如厨邦酱油的超级符号“绿格子”,借助绿格子自身“餐桌布、食物、食欲 ”的象征原力,将消费者对绿格子的好感移植到厨邦的品牌上。
餐桌布绿格子是什么?是全世界每个人都熟悉的,餐厅的符号,吃饭的符号。将这个符号嫁接到厨邦品牌,就是运用了全世界、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,将餐桌布绿格子的符号原力,注入了厨邦品牌。人们买酱油可能不记得叫“厨邦”,但可能会说:记得买有绿格子那种!
如下面是厨邦新旧瓶包装对比:
再比如“鹅夫人”品牌的广告是“鹅鹅鹅,鹅夫人”,也就是利用超级符号,这个超级符号就是13亿人的人生第一首诗《咏鹅》,然后进行关联。不仅有亲切感,还容易记住。
5、《知行合一|王阳明》我买了一套度阴山的《知行合一王阳明》,还结合《传习录》一起看。但度阴山的一套书主要是第一本对我影响最大,其他的两本其实看《传习录》就行。
前面主要写王阳明的传奇故事,南赣剿匪成功、平定宁王、平定广西戡乱,创立心学;后面主要讲解王阳明的“心学”,王阳明的传奇就是靠心学获得的,虽然看起来唯心,但对我们绝对有很大的帮助,很有价值。
其中'“知行合一”对我影响很大,这已经很多人讲,我来简单讲一下另外一个对我深受启发的“事上练”这个概念。
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做得很好,可一旦和人有了联系,人性的“魔鬼”一面不一定做得好了。我们的修炼不能空想,不能只在书上,而是到实践去体会,去学习。
毛主席说过:看书是学习,实践也是学习。马云说:可以少看书,但可以多看人。在社会接触各种人各类事当作学习。
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点,觉得看书,待在课堂上才是学习,觉得背书、报班才是学习,其实实践也是学习。如果心态调过来,你的很多实践就不会自动完成,就不会一点不去总结改进。
现在的孩子一旦玩,去操作一些事就觉得乱搞,父母就要喊孩子去看书学习。如果小孩从小就有一种意识,实践也是一种学习,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,学习如何从实践总结理论,学习如何具有同理心等等,那感觉就很不一样了。
这仅是我觉得的好书,请大家多维考量自己该不该读这些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