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gios是一款开源的网络监控工具,其功能可扩展性强,可以通过不同的插件来监测各种各样类型的设备。MySQL作为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,是非常适合用来存储Nagios监测数据的。而PHP这门脚本语言则可以用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,并将监测结果以动态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这三种技术实现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。
在使用Nagios监控服务器的时候,我们通常会用一些插件来帮助我们获取更详细的信息。例如我们可以使用check_http插件来检查web服务器的可访问性,使用check_disk插件来检查磁盘使用情况等。Nagios可以通过一个配置文件来描述这些插件以及它们的参数,代码如下:
define service{
use generic-service ; Name of service template to use
host_name localhost
service_description HTTP
check_command check_http
notifications_enabled 0
}
在上面的配置文件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HTTP监测服务,使用了check_http插件来检测服务是否可用。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,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通常会配置很多类似的监测服务,以保证服务器的稳定和可靠性。
Nagios将监测到的数据存储在RRA(Round Robin Archive)中,可以使用rrdtool工具来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。但是rrdtool并不支持索引查询,也不支持多维度查询,这就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。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灵活的方式来处理监测数据,MySQL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MySQL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存储监测数据,每个表格对应一个主机或服务的监测数据。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名为`http_monitor`的表格来存储HTTP监测服务的数据,代码如下:CREATE TABLE http_monitor (
id INT(11) NOT NULL AUTO_INCREMENT,
timestamp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,
status TINYINT(4) NOT NULL,
PRIMARY KEY (id)
);
在这个表格中,我们定义了三个字段,分别是`id`、`timestamp`以及`status`。其中`id`是自增的整型主键,用来唯一标识每一条数据。`timestamp`则是监测数据的时间戳。`status`则是监测服务的状态,通常是一个0或1的值,1表示服务可用,0表示不可用。
当Nagios监测到一个HTTP服务不可用的时候,它会向MySQL中插入一条新的记录,例如:INSERT INTO http_monitor (status) VALUES (0);
这就意味着该服务当前不可用。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查询该表格中的数据,并统计出最近一段时间内服务的可用率。
PHP作为一门脚本语言,可以方便地进行MySQL数据库的操作,以及动态网页的生成。我们可以使用PHP来读取MySQL中的监测数据,并将其以图标、表格等形式展现出来。
例如我们可以使用plotly插件来绘制一个HTTP服务的可用率曲线,代码如下: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首先从MySQL中读取了最近24条HTTP监测数据的状态,并将其存储在一个数组中。然后使用plotly插件将这些状态以线性图的形式展示出来。 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使用PHP来生成简单的HTML表格,以便管理员查看服务器的状态。例如:HTTP服务可用率:
query($query); $statuses = array(); while ($row = $result->fetch_assoc()) { $statuses[] = $row['status']; } $data = array( array( 'x' =>range(1, 24), 'y' =>array_reverse($statuses), 'type' =>'scatter' ) ); echo plotly_graph('plot', $data); ?>
时间戳 服务状态
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使用了foreach语句来遍历我们从MySQL中读取的监测数据,并将其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。
综上所述,Nagios、MySQL和PHP这三种技术可以相互配合,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监测系统。通过Nagios,我们可以定期监测服务器的状态,记录下各项指标的变化;通过MySQL,我们可以存储这些监测数据,并进行灵活的查询和统计;通过PHP,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以图标、表格等形式展现出来,帮助管理员更好地了解服务器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