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最怕什么?
当我们对面试心生顾虑,我们究竟是在担心什么?
一件事,我们越害怕失败,我们就会越在意;一件事,我们越希望成功,我们就会越纠结。公考面试本身只是一场简单的测评行为,但背后深刻的利害关系,却让这个简单的活动变得越发复杂化。那我们在担心什么呢?
1、不对等选拔关系
的确,无论我们如何的强调面试官的和善、公平和无私,他们在那十多分钟之内都始终是“决定我们命运”的人,他们几乎都有着一票否决的权利。而正是这种单方面评判的权利,会将原本考官与考生之间的“交流”变成单方面的“取悦”。然而,一旦这种“取悦”发生,“面试”就成了完完全全的“答面试题”。如此一来,不管答得再清楚再流畅,最后的分数也不会令人满意。
好了,那么“交流”和“取悦”的区别在哪里?简单看一个题目。
如何把“龟兔赛跑”讲给一个“高中生”听,让他有所启发?两种答案:(简写好了)
其一:龟兔赛跑只是一个小故事,背后的道理却是一直适用的。乌龟资质平庸却靠着坚韧的毅力步履不停,最终取得胜利;兔子天资超群却由于个人的自负而沾沾自喜,遗憾败给对手。寓言如是,人生也是如此。个人天赋不同,但不变的是背后的努力。正如一句名言:天才是一分的灵感和九十九分的汗水。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,肯定会有很多同事在能力上远胜于我,我要做的就是谦虚谨慎,好好学习,以便让自己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同样,在未来的生活中,我们更要正视自己不懈努力,胜而不骄虽败不馁。那么即使我们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,也一定无愧了自己的人生。
其二:说实话,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接触过,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是浅显易懂,但直到长大才发现原来“知道”并不意味着“真的懂”。当我扪心自问“愿意做乌龟还是兔子”的时候,我的答案依然还是“兔子”。因为人都有惰性,人都希望努力少一些赢得多一些。当然,我会进一步的认为,我会做一只“勤奋”的兔子,龟兔赛跑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在我身上发生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我们也许不会像兔子一样傻到去“睡大觉”,但我们会“看风景”,我们会“聊闲天”,可怕的永远是我们身上挥之不去的“骄傲”和“惰性”。更可怕的时,在我们未来的人生中,我们所扮演的也许正是“乌龟”这个角色,我们还有理由不去努力呢?
这当然不是一道标准的面试题,却常常被我拿来做案例。各位,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呢?答案是第一个答案“逊”爆了。两个答案清晰的诠释了什么叫“取悦”什么叫“交流”。回顾一下,区别何在?
第一,A1什么都有,就是没有“自己”;A2却能结合自身体悟谈问题;亲和力方面高下立辨。当一个答案对所有人都说得通的时候,那这个答案明显是有问题的,因为我们需要招录的是“你”这个人,而不是一个“答题机器”。所以,在题目中挖掘“自己”,是关键一。
第二,A1详实明确,独独少了一点“真诚”;A2回顾自身,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;获取共鸣方面天差地别。我们不怕有问题,害怕的是不能勇敢而正确的认识自己。考官同样不怕你有缺陷,害怕的是有了缺陷却不自知,说一堆冠冕堂皇的话来来做掩饰。所以,审视自己,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这是关键二。
第三,A1太过书面化,功底不好的话即使讲得出口也很像是在背课文;A2可能有停顿有起伏有重复甚至有卡壳,但这反而更有利于你和考官交换想法。所以,答题中体现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,是关键三。
2、面试可信度的担忧
我们着力准备面试,其动力来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“天道酬勤”,也就是我准备的越努力,最后的效果就会越好。一旦这样的信念打破,前期的效果可能就会毁于一旦。而这种信念最大的威胁便来源于“可信度”!
通俗来讲,一般可以把这种质疑归结为以下几个问题:其一,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,考官是否真的可以初步认识“我”这个人?其二,考官的感性和理性因素究竟占比如何,会不会因为个人喜好做出“随性”的选择?其三,我只是简简单单的答了几道题,所有人又都是朝着正面的方向去作答,那么考官真的可以“透过现象”看出每个人的“本质”吗?
对于这几个问题,我的答案是“不能说没有,但比我们想象的要靠谱太多”。在一个特定场景下,一个人说话十分钟,背后所展露的信息量是惊人的。从个性到教育背景,从对职位的规划到看待人际的思维,都会“暴露无遗”。而最重要的,是语言背后所蕴藏的“价值观念”。
还是举一个小例子:
有的小朋友会说这样的话,“我爸爸比你爸爸有钱,所以我爸爸比你爸爸利害”。在这个简单的三段论当中,大前提是“我爸爸比你爸爸有钱”,结论是“我爸爸比你爸爸利害”,当中缺少的小前提便是“对财富的占有是成功的唯一评判要素”。O(∩_∩)O~小朋友肯定不会想这么多的哈!但正是这一句没说出来的话,隐藏了他内心最简单的价值取向。
当然,我们不会有这么简单的错误。但推广开来,在一些我们已经牢牢树立的价值观上,即使是成年人,也还是会不甚暴露。原因就在于:有些话,你说出来才知道不对劲;而越是你认为“理所应当”的观念,越会被你自然而然的省略掉。
而这种发现“隐藏价值观”的能力,归结为两个字就是“阅人”;而对于我们亲爱的考官来说,数十年的宦海生涯,哪怕别的再不行,这点我们也是可以绝对相信的。
所以,各位考生,只要我们正确的调整自己,是不怕“不被识货”的。
3、“虚”与“实”的辩证关系?
不管我们如何讲“真诚”,我们都心知肚明的是,考场上说的话有一部分是有违我的本意的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,然而一旦即将上考场,很多同学心里便开始嘀咕。
第一种考生:我说了假话,我深以为耻,我身不由己,都是受面试环境所逼,所以公务员面试只是一个“秀场”而已,不以为然。
第二种考生:我需要说假话,但我是个老实人,生活中就喜欢“直来直去”,从不“拐弯抹角”,更不会“阳奉阴违”。所以我说假话一定说不过别人,我是不是不占优势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