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练字的时候,都会写的很慢,一笔一画照着字帖去练,可是离开字帖后,就会发现不由自主又恢复到以前书写的字体了。大人都如此,更何况是孩子了,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有解决办法吗?
家长必须要清楚练字讲究慢功夫,即不求快,而孩子写作业却需要速度,速度一快,就容易让字走形,甚至直接恢复到以前的书写状态。
想把字写好,本身并不是容易,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字写好。可能家长就奇怪了,为什么练字时孩子写的有模有样呢?其实这就是照猫画虎的结果,用书写专业术语叫临摹的结果。临是对着字帖去练字,摹则是用一张透明纸在字帖上面描字,也叫描红。当孩子在临摹字的过程中,是有原字形可参考,自然写出来更像字帖上的字。然而当孩子写作业时,却没有字帖可以对照写,再者说了,写作业求的是速度,一快就恢复到原来惯用的书写习惯了。
练书法时间长了,大脑是会把字帖里的字储存起来,呈现立体空间印象,而握笔的手也会通过千百次的重复,建立起肌肉记忆。如果孩子写作业字又恢复原状,说明练书写还时间太短。
我练过多年硬笔和毛笔书法,我在练习字的过程中,会长时间去背贴,即,认真观察字帖中每一个字的结构,笔画的位置,直到闭上眼,大脑中能清晰地浮现出该字的立体形像,即使在书写时,不需要看着字帖也能大脑里随时调用储存的记忆印象。同时在练字的过程中,手会根据起笔、运笔和停笔的动作,产生一种肌肉记忆。如果不经长时间的习练,这些基本功就不会扎实,自然脑中无字,下笔时很随意,很容易在写作业时恢复原状。
家长没有必要让孩子一定要在写作业过程中写的像字帖中的字,而是让孩子力争做到横平竖直,只要字工整即可。如果能在书写过程中带着练字时的意识,找到运笔的感觉,就容易让字写的相对好看一些。
由于练字的过程中,是训练孩子眼睛的看字结构、笔画位置和搭配的观察力,而在写的过程中,握笔的手会精准控制笔画的长短、位置、收放,因此,需要平时就格外训练孩子脑中有字,眼睛看书写,运笔时要注意力度控制。只要孩子把字写的工整即可,不必过于强调非常得写的像字帖中的字。如果孩子没有了压力,也不用着按高标准完成作业书写任务,就会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写好上面。
如果想让孩子把平时练字的感觉应用到写作业里,需要引导孩子建立起书写的审美观,只有孩子自己会做字的比较,才能发现问题在哪里,好在书写过程中自我矫正。
我曾经观察过很多中小学生写作业过程中的书写表现,我发现很多孩子写完作业后,你问他,明明练过字,为什么不把练字的基本功用在写作业中呢?孩子们基本上都回答不上来。我就让孩子把自己在写作中写的好的字写到白板上,然后再让他按练字时的速度再写一遍。然后让孩子比较,看看哪一个字更好看,你更喜欢哪一个?结果孩子都选择提后者。再问孩子为什么你喜欢后者呢?孩子也说不出来,其实这里就反映出一个问题,即书写审美观如果不教孩子学习,就不会在比较字的过程中发现哪个字写的好,或者哪一画写的好,或者哪一次作业写的好。只要让孩子发现美,多加鼓励,孩子们就会乐于把字认真书写,并且是按着练字的方式去书写。
家长和孩子(或孩子与孩子)之间互评写的字,通过挑毛病,发现问题,让孩子增强规范书写的意识。
孩子们以往在练字时,往往只追求一个写,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比较上面。如果让家长和孩子之间互评写的字,通过挑毛病,则能让孩子发现别人字中的问题,同时也强调了的规范性。因为会欣赏别人的字,会找出问题,自然就得依照一个标准进行。当这个标准在孩子大脑中离的很熟练时,自然慢慢就在写作业中去应用了。当然,这种方法也可以让孩子们这间去做互动点评,孩子们谁也不愿意自己写的差,自然就愿意认真书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