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说说您是怎么理解的?
阴阳乃互为对立而统一的一对矛盾,阴为阳之根,阳为阴之根,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,孤阴不长,独阳不生,冲气以为和;阴阳二气互相冲击就产生中和之气。和气,即老子所谓“负阴而抱阳”的状态,二气融和而不可分;就如大气中存在的氧气、氮气等一样,中和而不分。阴阳二气混为一体的状态,是其本来如此的状态,老子认为是“道”的状态,道法自然,遵循的就是自己如此而不违的样子,归纳之为规律。
作为哲学概念,阴阳常不混为一谈,通常分而述之,相比较而言理;于是有了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的说法;此说法来自孔子《易传》。此说突出了矛盾的两面性对立性,深刻地反映了矛盾的性质。中国古代扑素的辨证思维,就基于对阴阳互为对立的认识,它明确地表达了矛盾的正与反的关系。
阴阳各有对立的属性,阴化成形,阳化为气,形可见,气不可见。有形之物不可动,无形之气却主动,故阴静阳动。静者而凝而沉而抑,动者而散而升而化。阴阳互根必然中和平衡,故卦符以二阴一阳为阳,如震坎艮;以二阳一阴为阴,如巽离兑;如此才使阴阳平衡稳定。全阴全阳至纯,因此易因极而反,相互转化。八卦阴之质数为二,阳之质数为三,故二阴一阳和七为阳,二阳一阴为八为阴,七八为阴阳不变之数,所以互根阴阳稳定;至纯之阳为九,至纯之阴为六,六九为变数,所以至纯阴阳之乾坤易变;各卦各爻皆系六九为用,故可变。
老子言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,孔子言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;都揭示了阴阳之道的实质;是站在不同角度言“道”,无高低正误之分;老子基于阴阳的原始之态言“道”,孔子基于阴阳的变化运动言“道”,可谓一静一动论“道”,正好全面地总结了“道”的本质,融合而变化,统一而对立,这就是“道”,是万物的基本存在规律。
将老子与孔子对立起来,实质是并不谙阴阳之道;而是基于自己的好恶情愫论是非,结论必然是错的,是哗众取宠,故弄玄虚,已经离经叛道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