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被误传了千年的成语?
十四个被误用千年的成语
来源:乱翻书的清风
朝三暮四
“宋有狙公【养猕猴】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。狙亦得公之心。损【节省下】其家口【口粮】,充狙之欲。俄【不久】而匮【缺粮】焉,将限其食。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,先诳【骗】之曰:‘与若芧【橡子】,朝三【早上三个】而暮四【晚上四个】,是乎【可以吗】?’ 众狙皆起毕怒。俄而曰:’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‘ 众狙皆伏而喜。”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由原文可见,朝三暮四其实是形容人善用手法,同时也指人思想片面,容易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愚弄。
现在则常被用于形容某人反复无常。
呆若木鸡
“纪渻子【人名】为周宣王养斗鸡。十日而问:“鸡可斗已乎?”曰:“未也。方虚骄【骄傲而并无实力】而恃气【依仗气势】。”十日又问。曰:“未也。犹应影向【闻响而应,见影而动】。”十日又问。曰:“未也。犹疾视而盛气【怒目而视,气势旺盛】。”十日又问。曰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。【别的鸡大声鸣叫,它也不会为之所动】
望之似木鸡矣。其德全矣。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耳。”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由原文可知,呆若木鸡是用来本来比喻精神内敛,修养到家,也就是老子所说的:”与世无争,则莫能与之争“。
现在却用来形容人发傻、发愣。
东施效颦
'故西施病心【心口疼】而颦【皱眉】其里【村子里】,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【认为很美】 ,归【回去】亦捧心而颦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 挈妻子而去之走。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。惜乎,而夫子其穷哉 【命苦啊】!”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
孔子去卫国,颜回问师金(鲁国乐师),说孔夫子这趟会怎么样。师金说,孔子命苦啊。为什么呢?因为孔子抱着仁义,如同抱着用过的刍狗(祭神用的),都已经是没用的东西了,他还当个宝儿似的到处传播却不受待见。
水上行船,陆上行车,这是起码常识。看见船既然能行水,便认为也能行陆,硬要推上岸去跑跑,累到死能跑多远呢。古代好比水,现代好比陆,难道不是吗?西周好比船,鲁国好比车,难道不是吗?想把古代西周的那一套政策。包括仁啦义啦,搬到现代鲁国来推行,正如推船行陆地,费力不讨好。灵活转变政策,方能顺应现实,永远立于不败。现代和古代不一样啦,如同猿猴比周公,你老师孔子想在猿猴社会推行周公礼服,那是鬼迷心窍啊。最后师金指出,孔子把古人的那套东西用在现在人身上,就如东施效颦一样可笑。
此语今天大意虽未变,但其当初所指代的深刻道理却没有多少人懂得了。
愚不可及
“宁武子;邦有道则知【智,发挥才能】;邦无道则愚【装傻】。其知可及也;其愚不可及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宁武子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。卫成公前期,国家形势不错,宁武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,也很有建树;到了后期,国势趋乱,他就表现出愚笨的样子,韬光养晦,以等待时机。愚不可及指人懂得审时度势,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大智慧。
现在常被理解为愚蠢到了极点,这可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了。
危言危行
“邦有道,危【正直】言危行,邦无道,危行言孙【谨慎】。”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
意思是国家有道,则正言正行;国家无道,行为仍要端正,但说话要谨慎。
现在常理解为危险的言行。
瓜田李下
“君子防未然,
不处嫌疑间,
瓜田不纳履【瓜田不提鞋,防止被误会偷瓜】,
李下不整冠【防止被人误会偷李子】”——曹植的诗《君子行》
瓜田李下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。作为君子,行为要谨慎,应懂得避嫌。
现在有人也知道这是一句劝善的话,但具体什么意思却不知道。还有人居然还把这四个字和‘你侬我侬’放在了一起,”瓜田李下“成了男女谈恋爱的地方,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差强人意
“诸将见战陈不利,或多惶惧,失其常度, 汉【吴汉】意气自若,方整厉器械,激扬士吏。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,还言【回来说】方修战攻之具,乃叹曰:‘ 吴公差强人意【还不错】,隐若一敌国【以一敌国】矣。’”——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
这个成语意思是“还可以,大体上能使人满意”。差:稍微,大致,比较。 可能是因为现在把‘差’作‘差劲’理解,所以‘差强人意’成了令人不满意的意思了。
不学无术
“然光不学亡【无】术,暗【不懂】于大理【大道理】。”——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霍光传》
东汉史学家班固在《汉书·霍光传》中评论霍光的功过。说他“不学无术,暗于大理”,意思是:霍光不读书,没学识,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。
此成语只是没有学识之意,并不是指不努力,不上进。人们常说谁谁整天不学无术,这么用是不对的。
侧目而视
'(苏秦)将说楚王,路过洛阳,父母闻之,清宫除道,张乐设饮,郊迎三十里;妻侧目而视,侧耳而听;嫂蛇行匍匐,四拜自跪而谢。”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
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,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,妻子不理睬他,嫂子看不起他。他潜心学习,学问大增。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,一举成名,衣锦还乡。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,又恨又怕,嫂子跪拜谢罪。
侧目而视和怒目而视意思接近,但侧目而视还有怕的意思,而今天则常被人形容为令人惊叹之意。
曾几何时意思是过了没多久。今天常被误用为想当初之意。
蹉跎岁月
“误东未终极,白日勿蹉跎。”——晋 阮籍《咏怀》
'蹉跎'意思是白白的度过。再如《明日歌》里的“我生待明日, 万事成蹉跎”。所以,蹉跎岁月意指白白浪费掉的日子,现在常被误解为艰难的岁月。
糟糠之妻
“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(抛弃)。”
——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
光武帝刘秀手下一员大将叫宋弘。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时,宋弘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。逃到饶阳境内时,宋弘实在走不动了,刘秀就把他托付给一户姓郑的人家照料。姓郑的这户人家对宋弘很好,特别是郑家女儿,虽然长得不漂亮,但对宋弘特别好。一来二去,二人就产生了感情,好了起来。宋弘伤好后,二人便结为夫妇。 后来刘秀得了天下,万事如意,只有一件让他放心不下。刘秀有个姐姐,早年丧父,终日闷闷不乐,很多人来提亲她都看不上。后来刘秀得知,原来他姐姐看上了大将宋弘。刘秀心想,这事还不好办?宋弘的妻子郑氏年龄大不说,那模样和姐姐比差多了,便派人向宋弘提亲。哪知宋弘说了这么句话: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刘秀听来人禀告后,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,不仅没有责怪他,反而对他敬重有加。
宋弘,真男儿也!
糟糠指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、米糠等粗劣食物。糟糠之妻喻指共过患难的妻子。现在糟糠之妻常被理解为粗鄙丑陋的妻子,实在是太不应该。
明日黄花
“相逢不用忙归去,明日黄花蝶也愁。”——宋·苏轼《九日次韵王巩》
原指重阳节过后,菊花即将枯萎,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。后来用“明日黄花”比喻已失去价值的或已失去作用的事物。
现在常用“昨日黄花”,其实是不对的。
一言九鼎
“毛先生一至楚;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。”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
战国时,赵国的都城邯郸被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,关键时刻,赵国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。 平原君临危受命,挑选了二十名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,此时,毛遂自荐前去。到了楚国后,平原君立即与楚王商谈 援赵之事,可是迟迟没有进展。此时,毛遂就走上前对楚王说:“我们今天请你派援兵救赵,你一言不发。可你别忘了,楚国虽然兵多地 大,却连连吃败仗,连国都也丢掉了。依我 看,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!” 楚王被毛遂一席话所打动,于是答应出兵援赵。平原君回国后感慨地说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(大吕:钟名,与鼎 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)。毛先生以三寸之 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胜不敢复相士。”
这就是成语“一言九鼎”来历,是指一句话的重要性。现在变成了信守诺言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