淘先锋技术网

首页 1 2 3 4 5 6 7

今年三月份,NXP宣布用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,这件事本身就已经令半导体行业的人震惊不已。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NXP会停用飞思卡尔这个品牌。过去的终将过去,这个时刻我们也只能缅 怀了。

飞思卡尔的前身——摩托罗拉半导体

今天的人们大多以为英特尔是当代半导体产业的开创者,这是因为半导体工业的真正鼻祖摩托罗拉在PC大规模进入家庭时已经败给了英特尔。 1955年,摩托罗拉推出车载收音机用锗晶体管,这是全球第一个进入商用的半导体产品。摩托罗拉由此开创了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.据蔡国雄介绍, 1960年代摩托罗拉在半导体行业保持领先时,英 特尔还是一家危机重重的存储器制造商。直到1978年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几乎同时推出16位的第三代微处理 器8086和68000,后者集成的晶体管数目(68000个)是前者的(不到3万个)两倍还多。当时 ,惠普、Sun等厂商的工作站都采用的是摩托罗拉处理器。

1982年,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又同年推出80286和68010,后者性能明显好于前者,继续作为当时主要工作站的处理器.在32位微处理器的较量 中,摩托依然在技术上占上风,它的68020 明显好于英特 尔的 80386,被苹果选作1984年推出的Macintosh电脑的处理器,支持其大名鼎鼎的Power Mac系列电脑。之前的1981年,IBM公司将8088芯片用于其研制的PC机中。

也就是从那时起,大型机衰落,微机时代来临.PC走进美国人的工作和生活,两大阵营的对决开始了:一方是IBM(PC硬件)、微软(软件)加英特尔 (CPU);另一方是苹果(PC软硬件)加摩托(CPU)。在当 时,似乎后者更符合“强强联合”标准,不仅摩托罗拉的芯片一直强过英特尔;自1976 年推出AppleⅠ以来,苹果一直是个人计算机领域最声名显赫的公司,大型机之王IBM 1981年才杀进PC业。至 于微软,谁都没有把这家还未IPO的小公司当成改变历史的角色。

Mac甫一推出时,的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.但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,由于乔布斯自信凭自己之力可以打败蓝色巨人而拒不开放Mac的技术许可,IBM兼容机的开放平台很快打败了苹果的封闭系统, 一手创办苹果的乔布斯黯然下野。

风水轮流转,1991年,IBM、苹果两家没落贵族又和摩托罗拉走到一起,成立PowerPC联盟联手抗击英特尔。虽然PowerPC在技术体系架构上要比英特尔的x86 CPU性能优越得多,但由于PowerPC在操 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方面已经落后Wintel(微软+英特尔)阵营太多,联盟分崩离析。此后,苹果Mac龟缩 高端市场,摩托罗拉为苹果定制的芯片难以在其他产品上使用,使得其PC芯片未能成为工业标 准.10年后,苹果也开始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,摩托罗拉在市场上被英特尔越拉越远,只得彻底淡出微机处理器市场,专攻通信和消费电子等嵌入式芯片。

虽然摩托罗拉在这场大战中有一点受苹果拖累和牵连的味道,但毕竟押宝苹果是它自己的主动选择。据蔡国雄介绍,当时以摩托罗拉的技术优势和财力,如果选 择与IBM和微软结盟完全没有问题, 但摩托罗拉却习惯性地看好苹果当时技术更优的封闭系统。“苹果死也不肯公开软件接口,软件工程师们只好在IBM 的平台上写程序,众人拾柴火焰高,到头来成就了英特尔和比尔·盖茨。盖茨 也是桥牌大师蔡国雄的牌友,他的另一个有名的牌友是沃伦·巴菲特。

之所以说摩托罗拉败的并不冤枉,是因为这之后它在同一条河里又跌倒了一次——在手机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芯片上的败北如出一辙,无论失败的原因还是过程都几乎一模一样。

在该领域,摩托罗拉的对手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德州仪器(TI)。上世纪80年代初,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分别推出了自己的DSP,形成双寡头格局,摩托 罗拉要领先于德州仪器。但后来却是德州仪器成 了通信芯片产业里的英特尔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摩托罗拉拥抱了逆时代潮流的封闭政策。

据介绍,以前摩托罗拉的手机半导体按规定只能供应给本公司的手机部门,不可供给其他手机商。在摩托罗拉一家独大的模拟时代,这一策略有利于延续垄断地位;但到了数字时代,当市场已经进 入一个竞合游戏阶段,摩托罗拉依然错误的继续该策略。结果,诺基亚、爱立信等手机商在被摩托罗拉拒绝之后,转向了自己不做手机的德州仪器,成就了后者的辉煌。

1999年之后,摩托终于意识到开放平台是大势所趋,于是与中国企业达成联盟,将自己的手机半导体供应给国产手机厂商,扶持中国的手机产业.但这一策略最后也因国产手机败退而收效甚微。

1995年以后,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始终处于亏损状态。2001年摩托罗拉遭遇到公司成立70多年来的首次亏损,而半导体业务的亏损就占到了 1/3。到2002年,一直排名世界前三的摩托罗拉半导体业 务不仅销售额已不在全球前10名之内,而且运营亏损高达15亿美元,占到整个公司亏损额的 4/5。

飞思卡尔的诞生

前文提到摩托罗拉半导体持续亏损,股东们就给摩托罗拉的创始人高尔文家族施加压力,在2003年10月,尽管老高尔文反对,但摩托罗拉还是倒贴2亿多美元,将半导体业务拆分成独立的公司飞思卡尔(Freescale)。

独立后的第2年,飞思卡尔就从净亏3.7亿美元转为赢利2.1亿美元,并在纽交所成功上市,借助老东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影响力,飞思卡尔获得了大量手机芯片订单,一时间出尽风头。2005年其 净收入又扩大 到5.63亿美元,飞思卡尔当时生产的半导体应用广泛,是诸如汽车的仪表板、手机、游戏机等数以万计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。

2006年,私人股权基金黑石集团最终以176亿美元的适中价格将飞思卡尔揽入怀中,此时距离摩托罗拉抛出全部飞思卡尔股权不过两年时间。

交易结束后,飞思卡尔变身为负债最多且负债率最高的半导体公司。几个月之后,全球经济开始上演“过山车”。眼看着摩托罗拉等大客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业绩滑铁卢,飞思卡尔也被拖累 ,公司经营遭遇了巨大的损失。

但是好景不长,2007年最大的客户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低迷,占有飞思卡尔30%收入的手机芯片业务全年颗粒无收。受此影响,飞思卡尔收入大幅下跌,排名也从第9名下滑到了第16。

而抢走摩托收入的“恶贼”就是于同年1月发布的iPhone1代。但是当时的iPhone虽然在消费者中间引起了抢购热潮,但是业界却普遍认为这一现象仅仅是消费者的猎奇心理,大家的焦点依旧 放在了占据世界手机市场40%的诺基亚和紧随其后的三星、摩托罗拉。

摩托罗拉的大意使得其手机业务持续下滑,飞思卡尔万般无奈之下,决定退出手机芯片市场。这个决定在当时被认为是明智之举,一方面是因为飞思卡尔在模拟电路和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实 力更加强大,另一方面却是因为谁也没有预想到6年后全球手机出货量会达到10亿台。

可是,转型之路并不顺利。

2009年,峥嵘初现的苹果手机开始威胁到了旧时代的手机市场,老东家摩托罗拉接连失利,终于下定决心,欲求壮士断腕,准备出售手机业务部门;飞思卡尔此时还是没有为自己的手机部门 找好买家,缺少流动资金致使飞思卡尔的负债达到了惊人的75亿美元,而汽车电子芯片市场也并没有原来预期的那么简单。

终于,飞思卡尔的主人黑石集团坐不住了。

作为实际控制人,私募股权基金立即开始救援行动,把抢救重点放在资产负债表、业务经营和管理团队上。曾督导摩托罗拉剥离飞思卡尔全过程的迈克尔迈耶(MichaelMayer)在2008年2月从 CEO的位置上离职。私募股权基金另行聘请了芯片制造商Intersil的CEO里奇拜尔(RichBeyer)来执掌飞思卡尔。当他把跳槽飞思卡尔的决定告诉另一位CEO朋友,得到这样的反馈:“你为什 么要加入一家病入膏肓的公司?”

拜尔对飞思卡尔进行大规模重组工作,关闭了三家工厂,并把研发中心从66家减少至23家。私募股权基金还通过发行债券掉期减少20亿美元的债务。

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,飞思卡尔在2011年进行IPO。不过,这样狼狈的退出实在算不上光荣。飞思卡尔上市募集的所有资金都用来偿还债务。IPO的发行价为每股18美元,还不到并购平均价格 的50%。

2012年初,飞思卡尔总算稳定下来。公司市值为37亿美元,而承担的债务曾一度超过100亿美元,比前者高出了约70亿美元。该笔交易为浮夸的杠杆收购敲响了警钟。虽然飞思卡尔一直在苦苦 挣扎,但控制人表示公司并没有发生任何违约情况,也没有申请破产。他们让情况看起来是崩溃的宏观经济拖累了公司经营,才逼迫企业走到了被迫贱卖的地步;但是因为并购基金的介入,通过集中管理权,积极改善经营,才帮助企业死里逃生。对失败案例缺乏深刻的认识,只能使投资者继续迷失在复杂的交易中,被动地接受相互作用的众多变量,把企业的命运交由上天。

到了2014年,飞思卡尔的业务终于有所起色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,这一变化并不是因为飞思卡尔本身的努力,而仅仅是整个电子行业在“物联网”时代下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以奥迪、特斯拉为首的汽车厂商借着物联网的东风,率先炒热了“车联网”的概念,飞思卡尔在2014年并没有推出任何值得令人称道的产品,市值却借着东风增长了44.6%(2014年12月)。

这对于拥有摩托罗拉基因的企业不啻是一种羞辱,昔日以技术为王的老牌科技公司,如今也不得不借助“概念”才能存活下去。虽然有时候,活下去就是一切,但是科技与资本之间永远存在 着不可调和的矛盾,前者追求的是精益求精,后者渴望的是利益最大化。一时的“概念”炒作可能会让一家科技公司起死回生。可一旦浪潮退去,谁在裸泳,对于这个问题,人民群众的眼睛 总是无比雪亮的。

飞思卡尔的主要产品

飞思卡尔专注于嵌入式处理解决方案。产品面向汽车、网络、工业和消费电子市场,提供的技术包括微处理器、微控制器、传感器、模拟集成电路和连接。飞思卡尔的一些主要应用和终端市场包括汽车安全、混合动力和全电动汽车、下一代无线基础设施、智能能源管理、便携式医疗器件、消费电器以及智能移动器件等。在全世界拥有多家设计、研发、制造和销售机构。Gregg Lowe是总裁兼CEO,该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(NYSE):FSL,在2013年投入了7.55亿美元的研发经费,占全年净销售额的18%。

飞思卡尔的中国分销商

艾瑞电子(Arrow) ,安富利(Avnet),文晔科技(WT Microelectronics), 威健国际(Weikeng),中电器材(CEAC),科通集团 ( Comtech),,和润欣科技(Fortune)。

增值服务提供商有 周立功(ZLG)和利尔达电子(Lierda)。目录零售商有:得捷电子(Digi-Key),e络盟(element 14), 贸泽电子(Mouser Electronics)等。

主要产品范围

8位微控制器(单片机)、16位微控制器(单片机)、32位ARM Cortex-M架构微控制器(单片机)-Kinetis系列、与ARM Cortex-A架构i.MX系列处理器、Power Architecture/PowerQUICC、高性能 网络处理器、高性能多媒体处理器、高性能工业控制处理器、模拟和混合信号、ASIC、CodeWarrior开发工具、数字信号处理器与控制器、电源管理、RF射频功率放大器、高性能线性功率放大 器GPA、音视频家电射频多媒体处理器、传感器。

卖身NXP

今年2月初,有外媒报道称,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(Freescale Semi-conductors)正在探索其出售的可能性。最终的结果在3月2日得到验证。

当天,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(NXP Semiconductors)宣布以约118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飞思卡尔,新公司总价值将高于400亿美元。此举可降低两家公司的经营成本,提高市场占有率 。合并后的公司,将成为全球汽车半导体解决方案和通用微处理器MCU 领域的领跑者,预计交易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。新公司将致力于在安全、互联和微处理器市场需求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寻 求更多发展机遇。

新公司目标瞄准汽车半导体和物联网

成为在汽车半导体解决方案和MCU产品的市场领导者,在高性能混合信号的解决方案中成为行业引领者,正是本次合并后新公司的主要目标。

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六成,行业逐步走向成熟,增速开始放缓,物联网成为电子行业下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。国际电子巨头均加快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,在收购整合上也渗透了这一 策略。

低功耗无线传输如Wi-Fi和低功耗蓝牙等、各种感测器技术、绿色节能的电源管理技术和功率半导体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,已成为并购整合的目标。

而此前,恩智浦已成功收购了昆天科(Quintic)的蓝牙低功耗和可穿戴式设备业务。通过此次交易,恩智浦将BTLE业务加入了现有的超低功耗RF连接解决方案产品组合,一起成为物联网应用 的关键产品系列。

拓墣产业研究所产业顾问中心产业分析师林建宏表示,2015年市场主要的需求在于物联网应用。物联网分为感知层、网路层与应用层,其中,80%的收益会是在应用层,包含工业监控、能源管 理、城市安全、远端医疗、智慧家庭、智慧交通等相关应用。而这次恩智浦半导体与飞思卡尔半导体的合并,正是掌控上游关键技术,扩大下游应用层优势的发展策略。

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,被收购或兼并的半导体公司就已经数不胜数,“萧条”的半导体行情,让各大资本摒弃竞争,选择合并,这种合作方式对于厂商来说是一种最优选择,而对于制造商和 消费者呢?是不是丧失了选择和议价的能力?会不会最后被垄断所把持?言归正转,飞思卡尔品牌的消失,让用户感到惋惜。

From:https://www.tuicool.com/articles/iInYVv3

如有侵权请联系,第一时间删除。